作者:吳沈括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字化和全球化已經成為無可逆轉的發(fā)展潮流。全球數字化發(fā)展處于重要歷史機遇期和關鍵戰(zhàn)略重構期,中國網絡法治建設作為人類法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十年來持續(xù)影響和塑造社會生產力提升、國家治理方式變革乃至網絡空間的國際交流合作生態(tài)。 作為網絡空間治理領域的制度基石,我國網絡法治建設實踐尤其注重在技術要素、組織管理以及在線內容等諸多層面全方位構筑網絡空間的規(guī)范設計體系。網絡法治的全面施行已然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社會的法治文明提升,對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樣態(tài)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 回顧我國三十年網絡法治建設歷史,有著更為豐富的社會內涵和更為深刻的政策底蘊。其一,我國網絡法治建設不僅有助于促進經濟發(fā)展、產業(yè)升級,而且助益人民福祉、保護國家主權。事實上,三十年網絡法治建設為我們所勾勒的網絡空間治理藍圖,一方面追求技術、市場和規(guī)則的開放、透明,產品流通和信息傳播更加順暢,數字鴻溝日益彌合;另一方面也追求讓民眾在網絡空間中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網絡空間個人隱私獲得有效保護,各項合法權益受到充分尊重。同時確保網絡空間主權不容侵犯,強調各國的發(fā)展道路、網絡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和平等參與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的自主選擇和權利應當得到共同的尊重和維護。 其二,我國網絡法治建設不僅強調事后的責任懲處,而且注重事前與事中的多元化規(guī)則保障。三十年網絡法治建設明確表明依法嚴厲懲處網絡恐怖、網絡間諜、網絡詐騙、網絡盜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以及傳播淫穢色情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治理立場。同時也強調應當加強網絡反恐、反間諜、反黑產等各相關領域的能力建設,提升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以及依法治理的實務水平,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促使整體的數字生態(tài)在法治軌道上得到持續(xù)的健康成長。 正因如此,我國網絡法治建設始終堅持依法、公開、透明管網治網,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構建良好網絡秩序,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在網絡空間享有自由、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權利,對自身在網絡上的言行負責。與此同時,我國網絡法治建設要求持續(xù)完善網絡治理相關制度,建立網絡信任體系,提高網絡空間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水平,鼓勵社會組織等參與網絡空間治理,發(fā)展網絡公益事業(yè),加強新型網絡社會組織建設。這些都反映了我國決策者全鏈條規(guī)制、全方位防護的整體策略思維。 其三,我國網絡法治建設不僅著眼國內制度架構的完善,而且重視國際規(guī)范體系的培育。三十年網絡法治建設不僅秉持法治精神要求,在國內健全網絡治理法律法規(guī)體系,還表明網絡空間治理具有顯著的全球性意義。我國網絡法治建設實踐對于健全完善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打造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有著高度的體認:一方面倡導深化同各國的雙邊、多邊網絡安全對話交流和信息溝通,有效管控分歧,務實推動國際化合作;另一方面支持聯合國發(fā)揮主導作用,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guī)則,并且加強對發(fā)展中國家和落后地區(qū)互聯網技術普及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援助,努力彌合數字鴻溝。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我國三十年網絡法治建設是我們對于網絡空間發(fā)展及其治理規(guī)律持續(xù)探索和把握的歷史進程,開辟了一條網絡空間建設與治理的中國法治道路,呈現了濃郁的中國色彩,更為全球網絡空間治理貢獻了一份重要和寶貴的中國智慧。(吳沈括) ( 編輯:tln ) |
【法治網事】開創(chuàng)網絡空間綜合治理的中國法治道路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4-06-27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