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nlax5"><label id="nlax5"></label></dl>

      <ul id="nlax5"><meter id="nlax5"></meter></ul>
      <form id="nlax5"><output id="nlax5"><tfoot id="nlax5"></tfoot></output></form>
        2025年05月11日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本地 > 正文

        且以詩意共遠方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2-06-10   打印

        作者:本報記者 李博 葛洋

          “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fā)展史,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且以詩意共遠方

          三夏期間,靈寶市陽平鎮(zhèn)北陽平遺址上,考古工作人員熱火朝天持續(xù)忙碌的場面,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32歲的李曉燕來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作為北陽平遺址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負責人,她每天都和同事們一起頂著烈日,在房址上、壕溝中,探究著中華文明的文化密碼。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從舉世聞名的遠古先民文化遺存仰韶村遺址,到被譽為“早期中國文明第一縷曙光”的廟底溝遺址;從“文明起源處,尋根拜祖地”的黃帝鑄鼎原,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秦函谷關;從“絲綢之路”唯一的道路遺址崤函古道石壕段,到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作為華夏文明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三門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三門峽市委、市政府把實施文旅文創(chuàng)融合戰(zhàn)略作為堅定文化自信、賦能產(chǎn)業(yè)發(fā)展、豐富文化供給、提升城市品位、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抓手,堅持品牌化引領、市場化運營、全域化布局、全要素保障,奮力打造文化強市。

          奠基:“早期中國”

          大河奔涌,在豫陜晉交界處揮灑出一個大大的“幾”字彎。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前,華夏先民在這里建村落、事農(nóng)桑,并摶土制陶,勾畫狩獵、漁牧、星月等景象,形成了內(nèi)涵豐富、影響深遠的仰韶文化。

          1921年,專家學者在澠池縣仰韶村的黃土地里挖掘出了華夏農(nóng)耕文明的“根”——仰韶村遺址,揭開了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的大幕。

          “如果說中國史前文化是一個巨大花朵的話,那么仰韶文化就是花心,其他文化則是花瓣,足見其重要性。”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星燦如是說。

          盛夏,走進仰韶村遺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李世偉正蹲在探方內(nèi),小心翼翼地發(fā)掘著文物。2020年8月,時隔40年,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fā)掘啟動,李世偉正是第四次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負責人,他正和團隊一起為深入探索中華文明起源貢獻著力量。

          在多元一體、“滿天星斗”的中華文明中,以三門峽廟底溝遺址命名的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是“滿天星斗”中最為耀眼的“恒星”。1953年,廟底溝遺址首次被發(fā)現(xiàn),彩陶“華夏之花”的出土,奠定了廟底溝遺址中國藝術之源的地位。5000年前,仰韶文化從這里開枝散葉,花開中國,為后來統(tǒng)一文明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基。

          2004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啟動。2005年,以“北陽平遺址群”命名的靈寶西坡遺址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選遺址。至此,包括靈寶北陽平遺址群、三門峽廟底溝遺址、澠池仰韶村遺址等,成為“早期中國”的一道亮麗符號。

          聚焦:仰韶文化“IP”

          “廟底溝考古遺址公園”幾個立體大字格外醒目,幾個彩陶片造型“破土而出”,園區(qū)內(nèi)綠地成片——對三門峽人來說,位于城市中心的廟底溝考古遺址公園占盡交通、區(qū)位等優(yōu)勢,自帶“流量”和人氣,成了假期休閑的“網(wǎng)紅打卡地”。公園一旁的廟底溝博物館更是三門峽市民家門口的一處文化遺產(chǎn)。走進博物館大廳,抬頭望見廟底溝以獨特花瓣紋飾為元素設計的巨型穹頂,展廳內(nèi)各種器型的彩陶琳瑯滿目,彩陶上圖案更是豐富多彩,花草魚蟲、日月走獸……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在澠池縣仰韶村,煥然一新的仰韶文化博物館,連同周邊的發(fā)掘紀念點、文化層斷面、考古展示區(qū)等,串點連線,組成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散發(fā)著遠古文化的韻味。在仰韶村遺址核心保護區(qū),安特生、袁復禮舊居改造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安特生小院內(nèi)部提升設計方案已完成,預計6月底前布展結束。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仰韶文化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分布廣泛,僅在崤函大地就存在多處遺存。怎樣把散落的仰韶文化“珍珠”串起來?如何將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從“沉睡”中喚醒?

          三門峽以仰韶村遺址為龍頭,整合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虢國墓地3個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以及北陽平遺址群等遺存,打造“早期中國文明長廊”;實施仰韶文化“七個一”項目(中國仰韶考古博物館,安特生、袁復禮舊居改造,仰韶遺址核心保護區(qū),仰韶文化國際研學中心,仰韶文化村改造提升,仰韶文化產(chǎn)業(yè)園,仰韶文化節(jié)),加快推動“仰韶(國際)論壇”在三門峽市永久落戶,全景式展示考古人篳路藍縷的奮斗歷程,打造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仰韶考古圣地”,打造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地標,豐盈奮進精氣神!

          融合:文旅新篇章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jié)假期,三門峽百里沿黃生態(tài)廊道游人絡繹不絕。

          在這條百里廊道上,以東部澠池縣的仰韶村遺址為起點,經(jīng)過三門峽市區(qū)的廟底溝遺址,到西部靈寶市的鑄鼎原聚落遺址群為終點,串珠成線,形成最美黃河精品旅游線路,也形成了“中華文明探源走廊”。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進文旅融合,三門峽資源豐富,得天獨厚。

          著力打好文化牌。黃帝在靈寶荊山鑄鼎祭天,召公“甘棠遺愛”、虢君為王前驅、老子函谷著經(jīng)等滋養(yǎng)了華夏精神、中華文脈;“絲綢之路”唯一的道路遺址崤函古道、黃河漕運、“兩京驛道”,形成了綿延千年的“經(jīng)濟動脈”。

          著力打好白天鵝牌。推出“賞天鵝、沐溫泉、觀歷史、品文化、游民俗”為特色的旅游度假產(chǎn)品,推進“夜經(jīng)濟”“美麗經(jīng)濟”建設,打造天鵝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

          著力打好攝影牌。依托中國攝影藝術節(jié)、中國攝影藝術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培訓中心、中國攝影之鄉(xiāng)等“國字號”攝影品牌,建設攝影創(chuàng)作研修基地,打造綜合性攝影文化工作平臺和服務平臺。

          品牌是文旅產(chǎn)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三門峽還借勢央視等強勢媒體、國家級平臺推介城市形象,先后榮獲首屆《魅力中國城》“十佳魅力城市”“全國生態(tài)旅游勝地”“最美中國旅游城市”等稱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5017.22萬人次,盡管疫情給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尤其是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影響,但2021年仍達到3293.1萬人次,成為黃河流域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千帆競發(fā)浪潮涌,百舸爭流正逢時。站在新時代起點上,三門峽將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奮進新時代,闊步新征程,全力搶占文化和旅游發(fā)展制高點,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編輯:唐柳楠 )
        久碰是精品香蕉频线观,无码无需播放器在线观看,精品国产91av自在自线,国产综合久久精品综合AV无码
            <dl id="nlax5"><label id="nlax5"></label></dl>

              <ul id="nlax5"><meter id="nlax5"></meter></ul>
              <form id="nlax5"><output id="nlax5"><tfoot id="nlax5"></tfoot></output></form>